1991年我从学校毕业,分配到兴化市博物馆、郑板桥纪念馆成为首批专职讲解员。讲解郑板桥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是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。 郑板桥除了是文学家、书画家,还曾在山东的范县(今属河南)、潍县(今山东潍坊)前后做过十一年的知县。不少游客对作为“扬州八怪”的板桥所知不少,但对他为官清正廉洁的故事,深受百姓爱戴的事迹知之不多。每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,游客们便更加安静,饶有兴致。 游客们喜欢听故事,我就讲好故事。怎样讲好板桥故事呢?除了不断搜集资料,加强学习,用心琢磨外,金炬先生给了我很大帮助。他指导我看相关的专业书籍。 金炬先生原来在兴化农机局上班,退休后在郑板桥故居侍弄花草。板桥故居屋檐下的海棠、花台上的书带草,庭院荷花缸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和青翠的竹子都得益于他的精心照料。外地游客参观的时候常常有些疑问需要解答,金老便丢下手中的活计主动上前讲解。我发现金老是研究郑板桥的专家,便拜他为师。听他讲了不少郑板桥的廉洁故事。这里还有个故事:金老有着浓重的本地口音,眼睛曾受过伤,视力不太好。他指导我时,都尽量用普通话。老人爱喝茶,爱抽烟。有一天早晨,我带了一包红塔山香烟和一罐龙井送给他,可是他怎么也不肯收。他说,老同志做好“传、帮、带”是本分,怎么能收徒弟的东西呢?一时间,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金老自己卷烟丝,后来,他卷的时候便不再避开我,并且笑着说,吃自己的烟踏实!从金老的身上我看到了板桥的影子。 随着学习研究郑板桥不断深入,我反复修改讲解稿,讲解水平逐步提升,听我讲板桥故事的人越来越多。一个夏季的午后,我在郑板桥故居讲解对联:白菜青盐粯子饭,瓦壶天水菊花茶。一名游客对“天水”感到费解。天水其实就是天落水,即雨水。我告诉游客,这副对联是板桥写给兴化安丰的袁安石的,是郑板桥甘于清贫,粗茶淡饭的生活写照。我话音刚落,下起了雷阵雨,一时间大家纷纷跑到屋檐下躲避。门额上方恰好有一幅砖刻匾额,上面是板桥手书的四个大字“聊避风雨”,我结合简陋房舍仅能遮风挡雨的实景向游客讲解“天水”,大家纷纷感慨板桥的清廉,并对我的讲解表示赞扬。 郑板桥为官清廉,流芳百世,慕名而来的观众很多。我为不少领导做过讲解。2007年,兴化市整合旅游资源,开通了包括郑板桥纪念馆、郑板桥故居、板桥林园、板桥竹石园在内的“板桥竹风”廉政文化教育基地。这是具有泰州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,营造了“以廉为荣,以贪为耻”的氛围,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。这项工作荣获泰州市纪委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成果二等奖,全省纪检监察宣传教育专项工作奖。2009年4月17日,时任省委常委、省纪委书记冯敏刚来到板桥竹石园。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廉政文化主题公园,也是兴化市车路河防洪工程。郑板桥特别爱竹,曾经梦想在自己老家建有一片竹园。可是,他罢官后两袖清风,无力购买。老屋早已给堂弟郑墨一家居住,只好“聊借一枝栖”,借住在好友李鱓家中。如今,这个竹石园建在城区车路河岸边,作为城市的防洪墙,可在汛期有效抵御3.5米以上的洪水,免除城区居民的水淹之患,同时纪念郑板桥,宣传他的民本思想和为官清廉,我把这些情况向冯书记做了介绍。在郑板桥的竹石图前,冯敏刚停了下来轻轻念道: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” 讲解接待中常有一些难忘的镜头长存心间。2017年8月的一天,时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吕振霖来到兴化。他曾在兴化做过6年的市委书记。这次来是因为国家一级演员、电视剧《水浒传》中吴用的扮演者宁晓志将自己珍藏20年的电视剧《水浒传》编导工作台本捐赠给兴化市。捐赠仪式后,吕振霖“故地重游”参观郑板桥故居。在金东门老街,来到一个铁匠铺前,他看到大小铲子、钉耙、锹、镰刀,立马选购起来,说准备退休后种种花草。我和随行人员赶紧掏出手机扫码结账,吕书记连忙阻止。店主说,这些小东西没有多少钱,我送给您!“那怎么行!”吕书记说,然后微笑着扫码付了款。 日月如梭,斗转星移。30多年来,我在讲郑板桥廉洁故事的同时,也一遍一遍感受着“廉味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