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党风政风
相信公正|夏俊山

2022-09-19 09:20 信息来源:兴化市纪委 浏览次数:

有年轻同事正在准备申报职称。在他眼中,我经历丰富些,应该有值得借鉴的“经验”。私下问我:“夏老师,你过去评职称,有没有考虑找关系?”


我有啥“经验”呢,我告诉他:“要相信评委公正。只要你申报职称的材料够‘硬’,不要去搞歪门邪道。”


我说的是真心话,大实话。我自己评上中职、高职的经历就不说了,说说妻子评职称的往事吧。


那一年,我在乡镇中学教书,妻子是一所小学的中层干部,评职称时,教师按资格分为“基本上”“部分上”“拔尖上”。第一类教师资格老,教龄长,职称评定很容易通过。第三类淘汰率很高。妻子属第三类,准备申报材料时,她有些忐忑,觉得找一找关系帮忙才好,而我的同学、友人中,恰好有人任评委。


要不要找关系,打招呼?我沉吟之后的回答是:“相信评委公正。”话音刚落,妻子就生了气:“你做梦吧?”


职称不仅是对个人工作成绩的肯定,还直接影响工资收入。妻子重视职称很正常,但是,我始终觉得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个人的工作业绩、教学水平等“硬材料”得符合要求,如果是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找关系也没用。我表达了上述想法后,妻子更加生气了:“我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,教学成绩,教学论文,辅导学生,哪一项不是遥遥领先?否则,学校也不可能把我列为‘拔尖’上报,问题是‘拔尖’的淘汰率高,如果通不过,两年内都不好意思再申报。”


“通不过,说明你不够格,找关系有什么用?要相信评委是公正的。”我再次表明自己不愿找人帮忙。妻子气得埋怨我:你经常写杂文,抨击不正之风,估计你送礼,人家都不愿收,不敢收。不会拉关系,你就是苏轼,也竞争不过高俅!


妻子的埋怨,并不能改变我的信念。我并不否认评职称过程中存在不正之风,但万不可想当然,无限夸大。就说评委队伍吧,他们都是教育系统的精英。只要申报材料能表明你很优秀,超出他人,总不至于汰优吧?妻子取得的成绩,我了如指掌,单是教学业绩和在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,就甩同事一大截。我相信这次“拔尖”她肯定能成功通过。


一天傍晚,我正在批改学生作业,办公室的电话响了(那时,我还没有手机),拿起话筒,是妻子的声音:“办公室有其他人吗?”“下班了,就剩下我。”“今年评上职称的人员公布了,没有我的名字……”我一下子愣住了:“不至于吧!”


“你相信评委是公正的,你不肯找关系,怎么会有我的名字!”妻子几乎带着哭腔,我被呛得半天说不出话来。也许,我确实错了,多年来,我总是教育学生:做人要正派、正义、诚实、诚信……现在职称评定结果公布了,事实狠狠打了我一耳光,我该怎么劝说妻子呢?


回家后,我尽量用和缓的语气安慰妻子:“上不了职称,少几个钱,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,何必放在心上。”妻子怒了:“你倒说得轻巧。职称数额分到各镇,我没能通过,你知道有多少闲话?有人说换成其他人申报,职称名额就不会被浪费……”


话越说越多,心情也越来越沉重。妻子的申报材料我读过,对照职称申报的条件,我把妻子的职称申报材料在头脑里又过了一遍,最后的结论仍然是:她不应该被淘汰!


第二天一早,我赶到教育局,找到负责人事、职称的某领导质疑。不料回答又冷又硬:“教育局下发了文件,通过的都有名字,没有名字的,肯定没通过。”碰了壁,我仍然不死心:询问教育局公布的名单来自何处,回答是根据科委的文件打印下发的,科委是根据大市职称办公布的名单打印下发的。我立刻找到科委,科委的办公室主任正在喝茶,我提出想看市职称办下发的文件。


科委办公室主任爱理不理的:“你是教师,要看相关文件,到教育局就行了。我这儿没有。”他又端起茶杯。巧的是,他的办公桌上恰好有一份市职称办的文件,我没有客套,顺手拿来一看,顿时惊呆了:妻子的名字赫然在目!


原来,科委的打字员照着上面的文件打印时看漏了一个名字,漏掉的正好是我妻子!


不久,科委补发了一份文件,妻子的名字出现在文件标题中——这是专为她的职称下发的。


今天,我仍然完好地保存着这份文件。



(编辑:兴化市廉政网)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兴青廉说丨点亮心中“保廉灯” 甘做群众贴心人
兴青廉说丨做廉洁青年 建廉洁兴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