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述者名片:李杰,男,33岁,籍贯江苏泰兴,兴化市沈伦镇纪委副书记。 游路尽头处,顾盼浏览中,有多少清正廉洁、务实开拓的清官受到人民的爱戴;踱来荡去间,趋退俯仰时,有多少克己奉公、刚正严明的廉吏得到百姓的褒扬。碾去岁月的尘埃,追忆先贤的伟绩,他们的光辉形象铸成了永恒的民族灵魂,他们的伟岸英姿构成了坚贞的中华脊梁。 “清如秋菊何妨瘦,廉似梅花不畏寒”,无论历史如何变迁,无论时代怎样发展,廉洁永远是时代的需要,正气永远是人民的期盼。 “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”,古代贤吏对此已洞若观火。如春秋时宋国执政大臣子罕的“不贪为宝”,三国时吴国广西郁林太守陆绩的“压船廉石”,南北朝时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的“棒打赂者”,东汉杨震“天知,地知,我知,你知,何谓无知”的“深夜拒金”,宋朝赵卞出任成都转运使时随身携带的“一琴一鹤”,宋时在朝中身居要职的刘温臾的“厚谢婉拒”,明朝于谦入京城时的“两袖清风”,清代直隶巡抚于成龙的“立檄拒礼”……无不折射出古代廉吏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。 明永乐年间,曾任浙江按察使的周新因公道正义、善于断案而深受百姓喜爱。一天,有人送来一只烤鹅,没等他拒绝,送礼人便跑出门去。周新觉得烤鹅虽非重礼,但若收下却和收受黄金没有区别,便把烤鹅挂在了屋后,以后凡是来送礼的,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风干的烤鹅,此后再没人自讨没趣。面对非分之财,周新不仅有防微杜渐的警觉,还有行之有效的妙策,“悬鹅拒礼”的佳话流传至今。 明朝中期,名臣王恕为官刚正清廉,在一些看似“司空见惯”的小事小节上有着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态度,绝不随波逐流。与家人一同外出时,当地驿吏请他同家人一起入住公家驿站,王恕断然拒绝,他认为为朝廷官员所设的驿站,让家人同住是以公谋私。赴外地上任,他从不带仆人,行李只有一个竹筐、几件布衣,别人不解,他说:“欲携家僮随行,恐致子民嗟怨,是以不恤衰老,单身自来。意在洁己奉公,岂肯纵人坏事。”百姓对此由衷称赞。小事小节事关大是大非,小事不慎小节不拘,不正之风便会滋生,只有常怀律己之心,从细微处做到不逾矩,才能筑牢防线、坚守底线、不碰红线。 “见小利,不能立大功;存私心,不能谋公事。”党员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、贪欲是祸,从小事小节上守起,正心明道、怀德自重,常掸“思想尘”、多思“贪欲害”、常破“心中贼”,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,永葆清廉本色。
|